疫情下的中國民間喪事:從簡、安靜、“疫”后再別
王珂的外婆近日因病去世,享年80歲。在云南昆明農村,高壽老人去世,被認為是“喜喪”,子女會按照傳統習俗,為逝者辦一場熱鬧體面的喪事。新冠肺炎疫情之下,王珂外婆的“喜喪”,從簡、安靜、“疫”后再別……
“外婆半年前查出肝硬化,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,住院期間又檢查出胃癌。”王珂告訴記者,醫治已經無用。數天前,一家人商量將老人接回了家,“農村的習俗,老人必須在家中去世。”
正常情況下,老人在家的最后時光,會不停有親戚、朋友和村里人前來探望,“見上最后一面,對即將離世的老人來說,是莫大的慰藉。”
新冠肺炎疫情下,中國各地民眾響應“少外出,莫聚會”的倡議,宅在家里“深居簡出”。王珂說,如果通知親朋,他們無論如何還是會來見外婆最后一面,“這樣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,外婆為家人計,不讓通知。”
老人彌留之際,告訴同齡老伴與膝下四個子女,她一生吃苦受累撐起一個家,如今生活富足,原本希望后事能辦得體面些。
疫情防控期間,當地政府要求民間喪事簡辦、喜事緩辦,她外婆在醫院時就得知了,“外婆有些難過,她微弱地告訴我們,疫情過后補辦吧。”
16日凌晨4時,王珂外婆在家里,于子女環抱下去世。子女為老人遺體凈身、換壽衣入殮后,抬至一樓中央臨時搭成的板床上,點上蠟燭、青香等待天亮。
如果沒有疫情,天亮后,老人靈前會熱熱鬧鬧,各地趕來的親戚和同村人,會相繼來到老人靈前排隊吊唁。為了答謝前來吊唁的人,逝者家屬會操辦三天的宴席招待。
“家里人曾粗略算過,外婆和外公的兄弟姐妹多,親戚也多,”王珂說,“再加上附近村莊的人,喪宴約有40桌,每桌10人吧。”
按照當地習俗,喪事第一天晚上,要請來主持喪事的“翻書先生”與8位誦經者,為亡者念誦超度。超度期間,不斷鳴鑼、敲鼓、放鞭炮,持續三個小時。
第二天出殯,由高亢的嗩吶引路,披麻戴孝的送葬隊伍長達二百米,“哭喪”著繞村一周,送逝者最后一程。王珂說,“農村是熟人社會,一家人治喪,基本是全村人參與。”
疫情之下,王珂外婆的遺體僅在家中停留了半天,中午時分,佩戴口罩的子女和孫輩駕車,跟隨在殯儀館遺體接收車之后,送老人最后一程。
記者在昆明西郊殯儀館看到,前來辦理親屬后事的家庭不多,每個送葬家庭人數在10人左右,殯儀館幾個遺體告別廳大門緊閉,工作人員四處噴灑消毒水……
昆明西郊殯儀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殯儀館于1月28日貼出告示,暫停遺體告別和追思儀式服務,骨灰寄存室也停止一切祭掃活動。
“聽說,隔壁村這幾天也有兩位老人去世,家屬也是叫來殯儀館的車接走遺體,靜悄悄的……”王珂在外婆遺體火化時說,“特殊時期,委屈您了,疫情結束后,我們一定補辦。”